近年來,隨著科研投入不斷增加,科研設施、儀器的數量和原值也快速增長,但儀器的利用率和共享水平卻不高,與發達國家相差較大。
一些高校為爭取上級部門所劃撥的經費,沒有充分進行規劃論證,就盲目購置了一部分高精尖設備,但維修、開發、配件、耗材等后續配套經費不足。
在2012-2013年度,某市7所高校共有331臺大型儀器培訓人數為0,占全部大型儀器總數量的23.59%。受使用人員數量的限制,造成了大型儀器使用效率不高。
“我跟國內一所大學有合作,這所大學的人跟我講,他們買一個6000萬元的設備,放了5年都沒動,沒拆過包。這是一種嚴重的浪費。”今年兩會期間,全國政協委員張杰庭直指國內部分大學嚴重浪費貴重科研設備。
張杰庭所說的高校大型儀器閑置問題,在國內很多大學都長期存在。據了解,近年來,隨著科研投入不斷增加,科研設施、儀器的數量和原值也快速增長,但儀器的利用率和共享水平卻不高。
針對高校等科研單位存在的這一問題,《關于國家重大科研基礎設施和大型科研儀器向社會開放的意見》近日獲得審議通過,此次改革旨在解決分散、重復、封閉、低效和專業化服務能力差的問題。
高校大型儀器的使用、共享情況如何?高校大型儀器為何會被閑置浪費?如何解決高校大型儀器閑置浪費問題?針對這些問題,中國教育報記者進行了調查采訪。
部分高校的大型儀器成為“高科技廢鐵”
華中農業大學國資設備管理處資產管理科副科長許晶,對某市7所高校用于教學、科研并且原值大于40萬元的大型儀器使用和管理現狀進行了調查。她發現,隨著“211工程”、“985工程”的實施以及重點學科、重點實驗室建設等項目推進,高校教學科研設備的投入越來越大,大型儀器的臺件數和原值迅速上升。許晶以華中地區某大學為例,該校大型儀器臺件數和原值連續5年增幅超過30%。然而,設備利用率并沒有隨著數量一同上漲。
許晶的調查數據顯示,某市這7所高校大型儀器存量大,其臺件數量和原值均超過所在省總量的70%。“這7所高校大型儀器經費投入多,但分配不科學。”許晶調查發現,這7所高校儀器購置經費龐大,維修經費明顯不足。許晶提供的數據顯示,這7所高校某段時間內儀器購置經費為90022.82萬元,占全省高校儀器購置經費總量的53%;維修經費3556.62萬元,占全省高校維修費用50%。貌似趨于合理,但將購置經費與維修經費進行橫向比較,則明顯發現兩項經費支出比例不協調。按照慣例,儀器設備購置預算時,需同時追加儀器購置費用20%的資金,或通過基金項目等方式,保證每年獲得約占儀器原值6%的費用,用于儀器的維護和運行。這7所高校中,2012-2013學年度儀器維修經費與購置經費zui高比例為11.56%,zui低0%。其中,有兩所學校的比例高于10%,有3所學校的比例低于2%,而這7所高校所在省的比例為4.16%。
“這說明部分高校儀器維修經費不足,部分高校儀器維修經費沒有設立專門的賬戶進行管理。”許晶發現,大型儀器存量基數大的學校較為重視大型儀器的維修管理。例如在2012-2013學年度,A大學大型儀器397臺件,是E大學174臺件的兩倍以上,A大學購置費15210.41萬元,與E大學的12196.68萬元相差不多;但當年A大學設備維護經費1720.78萬元,而數據顯示E大學沒有專門的儀器維護費用。
許晶將大型儀器任務分為承擔項目數量和培訓人員數量兩部分。在承擔項目數方面,許晶調查后發現,綜合類大學的項目數總量zui多,其次為理工類,部分文科院校大型儀器2012-2013學年度沒有承擔任何項目,其中G大學大型儀器在該年度的教學實驗項目數、科研項目數、社會服務項目數均為0。這7所高校都存在一定比例的無項目任務的大型儀器,共420臺件,占大型儀器總數的29.94%。在培訓人員數方面,許晶發現部分儀器沒有進行人員使用培訓。
許晶根據大型儀器的分類,將占大型儀器總數量70%的成分分析儀器、光學儀器和實驗儀器裝置進行具體分析。分析測試儀器和光學儀器大多屬于通用設備,所以采用每年1400小時的額定機時標準。她發現,這7所高校大型儀器閑置現象嚴重,僅有一所學校年平均機時數達到1400小時。其中,實驗室裝置閑置率zui高,占儀器總量的24.58%,三項平均閑置率超過20%。超過五成儀器已使用但沒有達到額定機時數,利用率在200%以上比例偏低,與國外大型儀器利用率相差較大。同一學校、同一類型的大型儀器利用率相差甚遠。如A大學成分分析儀器中27臺色譜儀,除5臺0機時,其他zui高機時數8352小時,zui低249小時;B大學25臺顯微鏡,除3臺0機時,其他zui高機時數2563小時,zui低60小時。
許晶對這7所高校大型儀器使用效益進行了分析,其中G大學由于大型儀器處于閑置狀態,獲獎數、發明數、論文數均為0,沒有任何效益產生。
西南地區某大學同樣有大量大型儀器處于閑置狀態,四川師范大學實驗室與設備管理處綜合管理科科長彭剛曾連續5年調查西南地區某大學大型科研設備使用情況。他發現,5年中,這些大型科研設備在教學科研方面,每學年平均每臺zui高使用了1420小時,而zui低只使用了362小時;在所培訓的能夠獨立操作的學生及教師方面,每學年平均每臺zui高培訓了81.83人、7.64人,而zui低僅為30.09人、1.08人;在相應的設備上所進行的教學實驗項目數及科研項目數方面,平均每臺zui高的每學年僅為2個、2.36個,而zui低的每學年僅為0.91個、1.33個;在利用這些設備所發表的核心期刊以上的論文方面,利用每臺設備年均zui高發表了5.09篇,而zui低的只有0.73篇。5年利用這些大型科研設備所獲得獎項及發明共24項,年平均不到5項,相當于產生一項有影響的獎勵或需要28萬元的經費進行相應的設備投入。